早上09:30於集合點上車,前往大澳。一個充滿水鄉風情的漁村,被譽為東方威尼斯,除特色小食外更有售賣豐富的大澳特產:如蝦醬、鹹魚和海味等作手信。參加者可到大涌橋及新基大橋打卡,當中大涌橋是港版《大叔的愛》經典場面的取景之地,站在橋上可以拍到大澳獨特的棚屋。中午到大澳酒家享用粵菜午餐,餐後可以到吉慶街參觀戰前唐樓、石麟閣、永慶火油倉等古蹟。如果有充足時間,可以去活化為大澳文物酒店的舊大澳警署參觀,典型的殖民地風格建築,似身在國外,又能俯瞰優美的海景。
最後來到今天的重頭戲,去水口村泥灘摸蜆。摸蜆最佳時間是下午3至6點潮退之時,可以避開烈日當空。摸蜆工具很簡單,只需帶一個泥耙、一個水桶就可以出發。團費已包摸蜆工具一套、矮凳、鐵扒、水樽及沖身。玩到累了還可以到士多買麵食或汽水,作摸蜆中途的補給。水口摸蜆除了蜆穫豐富,也會看到泥灘常見的生物,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親子活動。最後結束行程,乘坐旅遊巴於16:30前返回解散地點。
最後來到今天的重頭戲,去水口村泥灘摸蜆。摸蜆最佳時間是下午3至6點潮退之時,可以避開烈日當空。摸蜆工具很簡單,只需帶一個泥耙、一個水桶就可以出發。團費已包摸蜆工具一套、矮凳、鐵扒、水樽及沖身。玩到累了還可以到士多買麵食或汽水,作摸蜆中途的補給。水口摸蜆除了蜆穫豐富,也會看到泥灘常見的生物,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親子活動。最後結束行程,乘坐旅遊巴於16:30前返回解散地點。
$308 |
$318 |
室內有冷氣
大澳位於大嶼山西北面的小漁港,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村,從前居民靠小艇穿梭來往,有香港威尼斯之稱。它保留了中國傳統建於水上的棚屋, 居民不大喜歡住在陸上, 反而喜歡住在用木柱支撐的棚屋。大澳被三涌分為兩地, 一條可開合的新吊橋取代了有著86年歷史用繩拉的小艇。大澳市內廟宇林立, 計有關帝、楊侯、洪聖和天后等古廟。楊侯古廟對面的象山則有在1902年租借新界時所立的界碑。大澳所產的鹹魚和蝦膏頗為出名。
於一千年前的宋朝時代,大澳的鹽業生產已甚具規模。漁業方面曾經是香港海魚的主要供應基地。近幾百年來是珠江口一帶最繁盛的港灣。西班牙人第一次到達中國,便是在大澳的番鬼塘村登陸,取水修船。香港開埠初期,古樸的漁村面貌,在大澳仍然保留下來。南中國蛋族居民生活的習俗與居住棚屋的生活特色仍能在此找到。鹹淡水相匯的大澳沿海,是紅樹生長的合適地方,白鷺鳥在海邊悠然飛翔,美麗動人。珠江河海交匯的海面,中華白海豚穿梭騰躍。大嶼山西南海岸,現今已成為生態旅遊、行山人士喜歡遊覽的地方。 不過古時興盛的漁業與曬鹽業已逐漸息微,取而代之的是旅遊業,街上佈滿售賣鹹魚與紀念品的商店。
有洗手間
室內有冷氣
吉慶街和吉慶後街為大澳的主要街道,街巷裡有傳統的村屋及士多、店舖,不少遊客會到此品嘗地道小食,或於咖啡店坐一坐,感受一下大澳的悠閒愜意,將步伐放慢下來。然而,這兩條街道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,值得大家留意,其中三座更受獲評級,當中有吉慶街46號、48號的戰前唐樓,還有位於吉慶後街的石麟閣及永慶火油倉。
大澳吉慶街46 及48號是一座戰前唐樓建築,建於1930年前,為典型的混合型商住式建築,地面作商業用途,而樓上則是住宅。此建築現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。
沿吉慶後街走,途中或會留意到有格外獨特的一幢住宅,以白牆藍窗欄的建築特色最讓人印象深刻。這就是位於吉慶後街33號的石麟閣,現為三級歷史建築。石麟閣建於1934年,於香港日佔期間被被日軍徵用,用作為指揮總部。大澳人一般稱石麟閣為「新樓」,底層以麻石建成,二樓則是白色外牆為主,建有轉角弧形露台。兩層的窗欄都髹上淺藍色,平頂天台上帶有煙囪,但由於石麟閣不向公眾開放,所以無法得知內部結構如何。
吉慶後街還有另一座建築受獲評級——永慶火油倉。此建築於 1941 年前建造,為領有牌照的危險品貯存庫,現陳耀所有,於201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。有指此火油倉曾於二戰期間曾被日本軍隊作監獄之用。
每年4-10月份都是香港摸蜆季節,農曆初一、十五前後幾日潮水退得最多,較容易有收穫。大嶼山的水口村、元朗的下白泥、馬鞍山的白石及泥涌都是人氣摸蜆地點。摸蜆最佳時間是下午3至6點潮退之時,可以避開烈日當空。摸蜆工具很簡單,只需帶一個泥耙、一個水桶就可以出發。團費已包摸蜆工具一套、矮凳、鐵扒、水樽及沖身。玩到累了還可以到士多買麵食或汽水,作摸蜆中途的補給。
09:30
16:30
***【此行程最少50人,最多200人,需預留至少三星期申請禁區紙】***
團費以60人計算 (每車送兩位工作人員) ,即收取58人費用。
團費會因應人數及其他因素而變,只供參考,一切以本社所提供的正式報價單為準。
團費以60人計算 (每車送兩位工作人員) ,即收取58人費用。
團費會因應人數及其他因素而變,只供參考,一切以本社所提供的正式報價單為準。